第四百三十章 筑堤修桥

砚曦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扁桃小说www.shanghaib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435章筑堤修桥
  
  一日。
  
  邓守安来合江楼拜访苏轼,两人临窗而坐,闲聊之余遥赏江景,十分惬意。过了许久,苏过敲门而入,刚喊了声:“爹……”见邓守安来访,打了招呼准备退出房间。
  
  苏轼叫住苏过,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苏过道:“谢掌柜的亲戚昨天溺亡了,他去吊唁所以没开店。”
  
  “溺亡了?”
  
  苏过点点头:“听隔壁铺子的人说好像是昨天渡江去归善县时不小心翻船溺亡的。”
  
  苏轼陷入沉思,许久才回过神来,对苏过道:“你去衙门找一下詹大人,就说我晚上想去拜访他,看他是否有空。”
  
  邓守安问道:“为何突然拜访?”
  
  苏轼道:“我来此一年,西枝江已有不少人渡江溺亡,百年以来不知又有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事干系重大,还是要找詹大人商议一下。我想着直接去衙门找他,人多口杂,被人听了去,不知缘由者会以为他为官不闻不问,还是等晚上去他家中拜访比较合适。”说完对苏过道,“你去告诉詹大人,晚上我想去找他商议一下西枝江废桥修缮一事,这样也好让他有所准备,免得我贸然询问,太过唐突。”
  
  苏过领命离开。
  
  惠州城外有条西枝江,东连归善县,西接惠州城。江上本有座桥,可惜年久失修、废坏多时。两岸百姓想要相互往来唯有划船渡江,遇到大风或者激流稍有不慎便会船覆人亡。苏轼来此生活一年,只见桥头残垣断壁伫立江中,从未见人修缮。
  
  晚上。
  
  苏轼来到詹范家拜访,詹范热情相迎。两人坐定后,詹范命人奉茶,开门见山地说道:“叔党已经把你的来意告诉我了。其实我刚来此地任职时听闻不少百姓因渡江溺亡也曾想过重建此桥,只可惜惠州地贫,衙门经费不足,实在没钱建桥。”
  
  “那可以向朝廷要钱啊!”
  
  “岭南一带朝廷本就鲜有问津,更不会为了一座普通的桥而耗费巨资。”
  
  苏轼思忖片刻,道:“那我去筹资,总能找到钱的。”
  
  詹范惊喜交加:“真的?那太好了。”
  
  随后的日子,苏轼开始东奔西走募集资金,同时广泛征集建桥方案。城中不少百姓慷慨解囊,或多或少地捐钱捐物,苏轼则将携带的积蓄和之前身着官服时佩戴的通犀带一并捐献出来。由于建桥耗资巨大,只靠惠州百姓捐助可谓杯水车薪,于是他又写信给程之才请求其帮忙筹措资金。最终在程之才和众人的帮助下,建桥的资金终于筹措完毕。
  
  苏轼在众多建桥方案中选择了邓守安提供的铁索连舟以代桥身的方案:将四十艘船连在一起为二十舫,铁销石矴,随水涨落。一来船身随江水飘荡可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延长浮桥使用寿命,二来其中任意一艘船坏了可予以替换,相比于整座桥的修缮节约成本。
  
  苏轼想着既然筹资了,索性再多筹点,将城西西湖的交通问题一并解决。西村与西山之间以湖水相隔,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湖面上曾经修建了一座丰乐桥,由于桥身为木质,在湖水长期浸泡下极易腐烂,不时有百姓踩烂桥板掉入湖州。当地官府也曾出资修缮,却屡修屡坏。针对这一问题,苏轼决定在平湖门和西山两端各筑一道长堤,长提以桥相连,而建桥方案在集思广益后最终选用白蚁不敢跻的石盐木筑桥,桥上架飞阁九间,以壮其势。而西湖筑堤建桥的资金由远在筠州的苏辙慷慨解囊,以及孤山栖禅寺的和尚们四处化缘筹集所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